肖譚平:幫困 幫德 幫學
他是德高望重的退休老教師,也是活躍在關心下一代工作最前線的人。今年已是八旬高齡的肖譚平老人兩年前才從葵涌街道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位子上退下來,但他依然沒有退出關心下一代的工作。只要是對青少年有利的事,老人從來不甘人后。
在教師崗位上,肖譚平足足干了37個年頭。多年的教師生涯讓“關心下一代”成為了他的某種本能。1991年,他從教師崗位上退休,在家中坐不住,“我有余力,我還有熱情,我愿意站出來,為青少年再做點事情!”1996年,積累了多年青少年工作經驗的肖譚平擔任葵涌街道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全身心投入到關心下一代工作中,不辭辛苦,奉獻余熱。
不讓貧困生輟學
在肖譚平剛剛加入關工委的時候,他發(fā)現,社區(qū)里面依然有不少家庭存在上學難的問題。壩光社區(qū)學生小軍家庭貧困,考入大學后無力支付學費,面臨輟學的可能。
“當了一輩子的老師,看到這些孩子上學難,感到心里十分著急?!毙ぷT平立刻想到,以關工委的名義發(fā)出倡議,呼吁社會各界對貧困學生和困難家庭進行幫助和支持。
受到“五老”和孩子們在社區(qū)內一對一幫扶的啟發(fā),肖譚平想出了讓僑胞和家庭困難學生結對子的辦法。葵涌是著名僑鄉(xiāng),全街道有僑胞、港澳臺同胞近萬人,他們都熱心家鄉(xiāng)建設和公益事業(yè),經常有人向家鄉(xiāng)捐款。讓僑胞結對幫助學生,不僅能解決困難學生的實際問題,也讓僑胞們的捐款用途更加明確。為了保證結對幫扶的有效性,作風嚴謹的肖譚平和關工委的老同志們走村串戶,深入調查了解貧困學生人數及基本情況,把真實準確的困難學生信息通過街道僑聯會提供給愛心僑胞,從海外爭取了一筆筆資助,使許多像小軍那樣的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
多年來,在“不讓貧困生失學或中途輟學”的信念支撐下,肖譚平還經常深入社區(qū)、學校了解學生思想與學習情況,做到“幫困、幫德、幫學”三管齊下,促進青年學生健康成長。據不完全統計,在葵涌街道內,有56名貧困兒童通過關工委發(fā)起的“一對一”助學活動,得到外商提供的助學金。此外,肖譚平聯合街道僑聯發(fā)動華僑、外商捐款人民幣18萬元用于幫助貧困大學生入學,得到社會各界好評。
不遺余力幫青年上進
“我欠下幾萬元賭債,怎么還?!”
“只要你洗心革面戒賭,我們想辦法幫你還!”
這是幾年前肖譚平和葵涌街道某社區(qū)后進青年小何的一段對話,至今仍然讓當時在場的一位街道干部記憶猶新。當年的小何不務正業(yè),賭博成性,到處欠賭債。此時,作為關工委社區(qū)“一幫一”的骨干,肖譚平知道這事后,馬上會同社區(qū)干部多次登門找小何談心,決心把他拉回正道。
“起初,他連門都不愿意開。我們隔著門和他講道理。”第一次吃了閉門羹不要緊,肖譚平第二天繼續(xù)登門。在老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感化下,小何深刻反省,內心觸動很大。但一想到欠幾萬元賭債無力償還時,其心里就直打顫。這時,肖譚平堅決表示,只要小何浪子回頭,他就一定會幫助他。
在老人的幫助下,小何在社區(qū)村口開了一家小店。但由于經營不善陷入虧損,很快小何把小店轉讓掉,再次賦閑在家。此時,一直悄然在旁觀察的肖譚平再一次向小何伸出了熱情之手,不僅經常前來談心,幫他樹立信心,還為其找到一份社區(qū)內電容器廠的工作。經過幾年的幫扶,如今這位一度走了彎路的青年已經成為出色的社區(qū)企業(yè)管理人員。
當人們問,肖老,你如此盡心盡力地幫助青年圖的是什么?他總是說:“我不圖什么?只圖他們成才,成為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人?!?/p>
編輯:王丹丹
相關新聞
- 茫茫人海中尋找生命的火種(11 14:39:09)
- 丈夫癱瘓在床8年希望添一個4升電飯鍋(11 14:38:19)
- 4歲女兒顱骨畸形想要臺電視看天氣預報(11 14:37:40)
- 小陳康囊腫切除想用童車載孩子出去玩(11 14:36:41)
- 覃柳菊身患白血病樂觀求生(11 14: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