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亮數(shù)字串起關愛行動全景圖
2010-02-01 來源:深圳特區(qū)報 【字號:大 中 小】
從2003年首屆深圳關愛行動啟動以來,深圳人以愛心凝聚出一個個溫馨、溫暖的瞬間。3、21、10000……這些看似不關聯(lián)的一個個數(shù)字,猶如閃亮的鉆石,串起了一個個溫暖瞬間,組成了深圳關愛行動全景圖。
關愛指數(shù)增速 3倍于GDP增速
從2000年開始,有關部門對深圳的關愛指數(shù)進行研究和測量,現(xiàn)在又在制定一個評價關愛之城、評價愛心的指標體系。研究和測量結果表明,從2000年到2008年,深圳關愛指數(shù)增長的曲線一直在快速上升——從2000年的18上升至2008年的68.35。其中2008年,深圳的關愛指數(shù)是68.35,和2007關愛指數(shù)比,增幅高達34.34%,是同期GDP增長速度的將近3倍?。ㄒ姳硪唬?/p>
專家指出,深圳的關愛行動搭建了很多的平臺,也建立了一系列的長效機制,這是深圳關愛指數(shù)快速增長的一個根本原因。
關愛指數(shù)是由14個可測、可量,非常具體的關愛指標來測量的,包括測量深圳普通大眾獻愛心積極性的福利彩票銷售額、法律援助人次、注冊志愿者的人數(shù)、安排殘疾人就業(yè)的人數(shù)、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普及率、社會救助人次、百名老人福利床位數(shù)等。
善款21億溫暖千家萬戶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深圳關愛行動期間,設在市慈善會、市紅十字會及深圳關愛行動組委會辦公室的三大愛心賬戶,先后募集善款超過21億元,其中深圳市慈善會募捐超過16億元,深圳市紅十字會募捐4億多元,深圳關愛賬戶募捐8000多萬元。這些愛心善款溫暖了深圳的困難群眾,溫暖了來自祖國各地的來深建設者,溫暖了四川、隴南地震災區(qū)的人們,溫暖了臺灣遭遇風災的同胞。善款帶著深圳人的愛心流向千家萬戶,受惠群眾超過一億人。更為可喜的是,我市對困難群體的關愛,已經(jīng)形成了長效機制,眾多困難群體獲得了救助。(見表二)
【例說數(shù)字】
“媽媽食堂”香飄隴南
2009年5月9日中午12時,甘肅隴南市康縣店子小學,100多名孩子拿著餐券、手捧嶄新的飯盒,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裝修一新的飯?zhí)们?,這是該學校歷史上第一個食堂,也是首個利用深圳愛心企業(yè)捐助的善款建起的愛心“媽媽食堂”。有了“媽媽食堂”,這些隴南災區(qū)的孩子告別了每頓只能吃用開水泡硬饅頭的艱苦日子。同時,愛心企業(yè)也啟動了“一個餐盒一份愛”活動,承諾今后每銷售一個環(huán)保飯盒便捐贈一分錢用于“媽媽食堂”建設。
白血病女孩辭世捐遺體
2008年2月23日,寶安金碧實驗學校學生鐘可覽突然發(fā)燒流鼻血,怎么也止不住,醫(yī)生確診為白血病。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本來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在媒體報道了鐘可覽的事情后,社會各界紛紛為她伸出關愛的手,捐助善款達到53萬元,讓這個不幸的女孩感到社會無盡的溫暖。
但是社會的溫暖沒有留下這個堅強的女孩。2009年9月29日上午9時20分,鐘可覽靜靜地走了,永遠地離開了她的親友和同學。但是,她為了報答社會對她的關愛,把遺體捐獻給深大醫(yī)學院用于醫(yī)學研究,把愛延續(xù)下來……
60個小家用愛感動大家
家庭是社會的最小單元,但每一個家庭,卻又可以迸發(fā)出強大的愛的力量。在深圳,有60個家庭在歷屆關愛行動中被市民選為“最具愛心”家庭。他們以家為單位,為關愛他人和關愛社會而奔忙,用愛寫下了無數(shù)感人肺腑的事跡。
【例說數(shù)字】
楊斌家庭:“天使媽媽”溫暖孤兒心
西鄉(xiāng)街道利錦社區(qū)的楊斌夫婦先后以寄養(yǎng)的方式撫養(yǎng)過9個福利院的孤兒,即使在楊斌懷孕期間,她仍然堅持照看一個兩歲大的孩子。兩年來,天使般的媽媽楊斌用自己最無私的母愛溫暖著9個孤兒的心,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他們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了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受到社區(qū)、鄰居的一致好評。在楊斌一家的帶動下,利錦社區(qū)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20多個家庭參加撫養(yǎng)孤兒的活動。
林峰家庭:為稀有血型者延續(xù)希望
林峰是深圳的一名稀有血型者。2005年,他創(chuàng)辦了純粹公益性質的“中國稀有血型者之家”網(wǎng)站。從創(chuàng)辦至今,網(wǎng)站已經(jīng)成功實施救援200例,為多名稀有血型者的生命與希望得以延續(xù)。此外,他還為稀有血型的準媽媽們提供各種知識、心理輔導以及特需藥品等各方面的支持。林峰的妻子對他的愛心事業(yè)給予了極大的理解和支持,不僅默默地承擔了包括撫育襁褓嬰兒在內的全部家務,還經(jīng)常幫助林峰接熱線電話,并與林峰一起為網(wǎng)站投入了十余萬元的資金。在林峰以及愛人的精心呵護下,網(wǎng)站已經(jīng)成為全國最大、在醫(yī)院急救中心和稀有血型患者中擁有廣泛影響的平臺。
61位愛心市民成楷模旗幟
在深圳關愛網(wǎng)的光榮榜上,有著一個個讓人牢記的名字——叢飛、郭春園、羅海岳……他們是關愛行動中選出的“深圳最具愛心人物”,他們也是愛心深圳的楷模與旗幟。
從2003年首屆關愛行動開始,深圳特區(qū)報發(fā)起深圳最具愛心人物評選,發(fā)動全社會,尋找身邊最可愛的人。6年來共選出的61位最具愛心人物,猶如61面旗幟,在他們的感召和帶動下,關愛之風如春潮涌動,把越來越多的鵬城人吸引到這支愛心大軍中來。
【例說數(shù)字】
叢飛:無私奉獻譜寫扶困助弱樂章
叢飛一心致力于社會公益事業(yè),先后參加義演300多場,為社會義務服務3600多小時,資助貴州、湖南、四川等地178名貧困兒童和殘疾兒童上學,累計捐款超過300萬元。在重病纏身的情況下,他強忍劇痛,堅持參加各種義演活動。在生命最后一刻,他自愿捐獻眼角膜,為6名眼疾患者帶來了光明。叢飛用火紅的青春和誠摯的愛心,譜寫了一曲扶困助弱、無私奉獻的動人樂章,折射出對人生、對理想、對事業(yè)的忘我追求。2005年叢飛被評為深圳“最具愛心人物”。
羅海岳:留學青年愛心扶貧助學
2007年,為了幫助川藏山區(qū)的貧困學童,在倫敦留學的深圳“80后”學生羅海岳在家人和朋友圈中發(fā)起“家庭愛心拍賣會”籌集善款。同時,他在英國多所大學發(fā)起愛心助學計劃。在兩年多的時間里,羅海岳利用假期先后行程5000多公里,多次深入川藏山區(qū)考察貧困孩子受教育情況,然后在深圳以及英國發(fā)起助學活動,目前1000多名海外留學生加入這項愛心行動,200多名山區(qū)孩子實現(xiàn)了讀書夢想。在第六屆關愛行動中,羅海岳當選為“深圳最具愛心人物”。
一萬項活動引發(fā)愛心大合唱
首屆深圳關愛行動開始后6年多來,深圳關愛行動共舉辦9000多項愛心活動,吸引上千萬人次熱情參與。而上月拉開溫馨大幕的第七屆關愛行動的項目達到了歷屆之最,有1000多項。7年來,深圳關愛行動共舉辦愛心活動超過10000項。其中,2010年的活動總量比2003年首屆關愛行動的活動總量增長了7.5倍;重點活動項目則增長了14倍,內容從較為單一的扶弱助貧拓展到對各個人群的關愛(見表三)。
隨著關愛行動總活動項目和重點活動項目的飛速增長,各類關愛項目的時間突破了4個月的關愛行動活動密集期,變成了常年、常規(guī)進行;關愛對象在逐年擴大,深圳的關愛力量不斷壯大,可以說是實現(xiàn)了社會全動員,形成了全市的愛心大合唱。
【例說數(shù)字】
燃料行動:百名地貧兒獲得生存“燃料”
去年4月,52名地貧兒又喜領“燃料卡”。“6年了,你們對我們不離不棄,在我們身上傾注了無數(shù)的心血。這一張張寶貴的‘燃料卡’每月給我們的身體‘加油’,讓我們血肉之軀得以正常運轉?!保保睔q的曉晴動情地表達著自己的感激。
廣東省是地中海貧血癥高發(fā)區(qū),每位地貧兒的每月治療費平均在5000元左右。自2004年起,市關愛辦與深圳晚報、深圳市紅十字會等單位推出了為地貧兒“尋找生命燃料”行動,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多名困難地貧患兒不再因無經(jīng)濟能力輸血而瀕臨死亡的邊緣。據(jù)統(tǒng)計,燃料行動募集善款近400萬元,為百余名地貧兒延續(xù)了生命。
募師支教:跋山涉水點燃大山里的希望
去年8月25日,參加第七批“募師支教”的80名志愿者啟程奔赴甘肅隴南以及江西等地的31所山區(qū)學校開展一學期的支教。為了遠山的呼喚,深圳人的愛心跋山涉水,奔赴山區(qū),傳承薪火,點亮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燈。
?。玻埃埃赌辏钲陉P愛行動啟動“募師支教”活動。這個全國首創(chuàng)民間出資招募志愿者赴山區(qū)支教的一種支教新模式,吸引30多家大企業(yè)參與。幾年來,先后7批共327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通過招募前往全國120多所鄉(xiāng)村學校,一個個堅實的腳印在大山里留下了沉甸甸的愛。
點評:大愛彌城
深圳特區(qū)報評論員 付清
愛心不是數(shù)字可以衡量的,但用愛心串起的一個個數(shù)字,卻能為我們的城市繪出一幅大寫著“愛”字的美麗圖畫。
讓我們的城市充滿愛,這是建設民生幸福城市題中應有之義。建設民生幸福城市,就是要通過提升民生福利,提高廣大市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水平和安全感,讓各個層面的市民都能感到舒適,感到幸福。特別是要讓那些處于困境中的人們,感受到城市的溫暖,感受到人間的關愛。從這一串串愛的數(shù)字可以看出,關愛行動開展短短7年,就有了這么多的愛心人物,有了這么多的關愛事跡,有了這么豐碩的關愛成果。大愛彌城,這是深圳建設民生幸福城市的途徑和成果。
愛無止境。深圳人感恩改革開放,傾情回報全國人民,關愛特區(qū)建設者,這是這座城市的精神特質之一。未來的發(fā)展,深圳需要有更豐沛、更持久的愛來支撐城市成長、潤澤市民心靈。讓關愛成為常態(tài),讓感恩成為自覺,讓回報成為習慣。未來,應將如何形成長效機制作為工作引導的重點,把關愛變成一種常年常規(guī)舉行的、全民自覺參與的行動,才能使關愛力量不斷壯大、愛心接力永不間斷。
編輯:王丹丹
相關新聞
- 中國公益映像節(jié)深圳啟動,邀您用鏡頭記錄人性光輝(20 17:19:48)
- 航??破照n程首次走進四點半學校(24 14:33:24)
- 戲劇英語攜手“365個小心愿”籌善款3萬余元(24 14:31:23)
- 戲劇英語攜手“ 365 個小心愿”圓“小戰(zhàn)士”音樂夢(24 14:30:12)
- 30位獲獎者事跡簡介(19 11: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