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品牌活動
- · 深圳市學生愛心捐助活動
- · 青年公益實習實踐計劃
- · 中國留學生愛心助學計劃
- · “尋找愛的足跡,講述愛的故事”—大型征文.繪畫及詩文朗誦.演講大賽
- · 環(huán)衛(wèi)工人關愛工程
- · 深圳“社區(qū)鄰里節(jié)”
- · 園丁關愛工程
- · 佳兆業(yè)白衣天使關愛工程
- · 交警關愛工程
- · 咱爸咱媽逛深圳
- · “共享陽光.愛心大穿越”
- · “為特困家庭送年夜飯”活動
- · “愛心無限,電波傳遞”—明星物品慈善拍賣救助活動
- · 關愛大篷車
- · 深圳關愛熱線
- · 幸福人生大講堂
- · 關愛地貧兒童“燃料行動”
- · 深圳“募師支教”行動
- · 深圳市創(chuàng)意公益文化發(fā)展中心
- · 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
- · 深圳關愛俱樂部
- · 深圳關愛指數(shù)
- · 明善公益網(wǎng)
- · “感動深圳”—深圳關愛行動推選表彰晚會
- · 愛心小書桌
- · “媽媽食堂”愛心助學活動
深圳今年連發(fā)9起地陷致6死 如何逃離“城市陷阱”
6月25日,深圳市南山區(qū),工作人員在塌陷的坑里搶修。新華社發(fā)
6月25日,深圳南山區(qū)高新中路路面突然塌陷,這已是深圳今年以來第九起地面塌陷事故。近年來,路面塌陷事故屢見不鮮。城市路面為何屢發(fā)塌陷?造成損傷誰該負責?如何才能減少“城市陷阱”?
城市路面為何塌陷頻發(fā)?
地下水超采、管網(wǎng)反復鋪設填挖、規(guī)劃管理不完善是重要原因
5月20日9時,深圳偉群五金廠工人唐文建騎著自行車從廠里出來。走出沒多遠,他聽到了爆胎的響聲,自行車前輪“哐”地陷了下去,整個人隨之拋了出去。土塊砸在他的頭部和上半身,他下意識推開漫過來的泥,奮力往上爬,爬到一半,工友徐紅軍抓住了他的手。
這就是發(fā)生于深圳龍崗區(qū)橫崗街道紅棉二路華茂工業(yè)園的路面塌陷事故,偉群五金廠的6名工人墜入坑中。次日下午5時,5具遺體全部被搜出,唐文建是這場事故中唯一的幸存者。
隨后,橫崗街道辦通報稱,事故原因為:道路坍塌地段多年前為河溝部位,道路地下分布有排水箱涵,箱涵為上世紀90年代初興建,建設標準低,年久老化,局部破壞造成土體坍塌,被箱涵內水流沖蝕帶走,從而在箱涵破裂處上部土層中形成空洞,最終發(fā)生突然坍塌,地面形成坍塌坑。
此前,深圳因為修地鐵及高鐵,更是多次出現(xiàn)塌陷。2011年,梅林中康花園因廣深港高鐵地下施工,導致至少5次塌陷。據(jù)了解,氣候土質、地下箱涵老化、工程施工、地下管道老化爆裂、地下水超采、管網(wǎng)鋪設、道路被反復填挖、城市建設前期規(guī)劃和后期管理漏洞都是造成地陷的重要原因。
有關專家表示,過度開采致淺層地下水水位下降,表層土體失水嚴重,形成干縮裂隙以及地面不均勻沉降。一旦遇到較大降水,地表水滲入地下,沿著裂隙流動,對地層形成沖刷、潛蝕,加大地表與地層間的縫隙,致地面向下陷落,造成塌陷。北京“7·21”特大暴雨后,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通報,城區(qū)道路出現(xiàn)近百處路面塌陷等突發(fā)事件。
在不少城市,下水道、光纜等公共基礎設施埋入填滿松散料的溝槽內,后期沒有進行適時管理,以致填充料隨時間推移被最終沖走。在某些情況下,一段路面會最終變成一個下方基本上空空如也的混凝土橋。
2010年南昌贛江的馬路塌陷,主要因為公路修建在河漫灘等松散層上所致。2010年6月4日浙江衢州高速公路出現(xiàn)的塌陷,或與高速公路下面原來就存在的溶洞坍塌有關。
誰為地陷負責任?
“誰管理誰負責”,地下空間管理立法亟待細化
東亞侵權法學會理事、廣東省法學會民商法學研究會理事楊彪認為,關于城市路面塌陷的負責單位,應該遵循“誰管理誰負責,誰設置誰維護”的原則。如果地陷造成人身傷害,則應從民事訴訟而非從行政訴訟的途徑去爭取自己應得的賠償。
“由地陷而造成的傷害屬于物件損害。按照《侵權責任法》第86條中規(guī)定,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賠償后,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p>
“查找責任單位需要根據(jù)個案發(fā)生的具體原因具體分析?!敝猩酱髮W法學院副教授鄧偉平認為,目前要理清責任“比較難辦”,由于地下管網(wǎng)大多共用,因此很難找到管網(wǎng)的設置單位,由此產(chǎn)生的責任也就無從追溯。鄧偉平建議,按照高空拋物砸到路人的追責辦法,如果無法追溯責任人,那么該墻的所有居民將負連帶責任,除非他能舉證證明自己的清白?!霸诘叵鹿芫W(wǎng)的管理中也可以借鑒此法律規(guī)定?!?/p>
“我國關于地下空間管理的法律較為抽象,地下責任歸屬類立法比較薄弱。”鄧偉平說,相對于海洋等其他空間的立法,地下的法律規(guī)范進展相對比較緩慢,在其他國家的情況也是如此。隨著人類在地下活動的開展,“地下”立法的日益完善將成為趨勢。
如何減少地陷發(fā)生?
施工前加強地質勘察,各部門需加強管網(wǎng)檢測
近年來,路面塌陷事故屢見不鮮。2012年4月1日,北京路面塌陷,女白領墜入熱水坑致99%燙傷身亡。同年8月14日,大連路面塌陷,男子掉入熱力井致全身65%燙傷。同日,哈爾濱市區(qū)路面塌陷現(xiàn)10米深坑致2死2傷。今年1月,廣州鬧市區(qū)百余平方米塌陷,造成天然氣泄漏,所幸無人員傷亡。2007年至今,深圳發(fā)生36次路面坍塌,8人死亡。
“地下情況非常復雜,不能一概而論,但總的來說,近期頻繁塌陷和人類活動密切相關,人為因素大于自然因素?!敝猩酱髮W地球科學系主任張珂表示,施工前勘察不足、過度開發(fā)、未科學施工都可能是主要原因,但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判定,并對癥下藥。
“以此前廣州地鐵施工抽取地下水造成塌陷為例,水抽得越多,水流速度就越快,對土壤的侵蝕就越嚴重,越容易造成塌陷,且施工所在地地下水的連通性極好,水越抽越多。但另一方面,不抽水就沒辦法繼續(xù)施工?!睆堢娼ㄗh,可通過“帷幕灌漿”的方法將地下水通道進行阻隔,但前提首先要明確地下水的流動方向,從源頭阻隔。
張珂表示,要盡量減少地陷災害,施工前對地質充分勘察非常必要。“國家已有明確規(guī)定要在施工前進行地質災害評估,但由于評估人水平不一及投資方費用不足,會造成勘察不全面的情況?!贝送?,要科學施工并樹立科學發(fā)展觀。
鄧偉平建議,地下管網(wǎng)檢測應加強,相關單位應主動負起責任。其次,應該對地下水抽空的地層進行及時填補。“這是自然界給我們發(fā)出的一個信號,隨著人類在地上的活動深入到淺層地下,深度越大,我們就更應該尊重規(guī)律,尊重環(huán)境?!庇浾邊谓B剛
編輯:梁碩芳
相關新聞
- 《愛的訊號》七夕全國首發(fā) 萬里趙奕歡分享愛情正能量(19 11:29:23)
- 少年科普行暑假首站出發(fā) 走進萬科中心和明思克航母世界(27 10:21:39)
- 真心無悔援疆路,實干援疆他最美(23 18:17:30)
- 濟世無遐邇 德高有遠親(20 10:53:33)
- 暑假去河源看“羊咩咩”其樂無窮(16 15:34:04)